医院新闻

康复上大分!从中风偏瘫到自主行走

发布时间:2024-02-22作者:点击:

分享到:

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脑损伤的一种疾病。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300余万人,其中超半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产生如偏瘫、失语等诸多后遗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双重伤害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52岁的韦先生无诱因出现左侧肢体乏力、无法站立、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至某医院就诊,确诊为右侧基底节出血、脑桥腔隙性脑梗死、左侧大脑前动脉狭窄。保守治疗后,韦先生出现了左侧肢体呈完全瘫痪状态的后遗症,无法坐位平衡,不能站立及行走,就连翻身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日常生活需完全依赖身边人的帮助

眼看韦先生的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出现了一定的情绪障碍和焦虑无助,家人决定带他来到我院寻求康复治疗。

初入院时,韦先生在床上翻身也需要他人协助

入院后,我科康复科团队对韦先生徒手肌力、偏瘫程度、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等展开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抗痉挛训练、异常姿势纠正动态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训练等一系列周密的康复计划。

经过月余的康复治疗,韦先生已从入院时左侧肌力0级、左侧肢体呈完全瘫痪状态恢复为肌力上肢2级,下肢4+级、可自行无辅助下行走,日常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经过月余训练,韦先生已能自主行走

突发卒中后,患者的身体机能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产生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不是单纯靠打针吃药就能解决,还需要规范的康复训练,而康复训练也不简单等同于影视剧里的步行练习。必须由康复医师等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再由按步骤开展,可以说任一肢体先后顺序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

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维持期。急性期通常指发病后1-2周,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尽早康复介入治疗。发病后8-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抗痉挛训练、异常姿势纠正动态平衡训练等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维持期康复将持续前一阶段训练,进一步巩固维持、提高现有功能,促进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交等多方面功能恢复,在真正意义上回归家庭和社会。

温馨提示

大脑由不同的区域来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当卒中损害了某个部位时,该部分的功能可能无法像以前那样灵活自如,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无法得到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不仅生活工作能力受到影响,还可能因长期卧床患上严重致命的并发症。

如您有所需要,可至我院康复科咨询。

门诊地址:医院门诊大楼2层


供稿 | 康复科

编辑 | 杨佳佳

审核 | 韦红霞

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门诊排班

医保指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