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09作者:点击: 次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今年的寒露是10月8日。
寒露过后,昼渐短,夜渐长,露水将凝未凝,皎白而霜,寒意盎然,故得此名。
传统二十四节气

传统二十四节气
中医《黄帝内经》中认为秋季养生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寒露的到来,标志着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加大,此时应避免“寒饮食,寒衣服”。养生需做到以下几点:
早睡早起,敛阳养阴。寒露后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寒露后要适当增加睡眠时间,睡眠时间的充足,可解秋乏、敛阳气,可生阴液,有利于机体阴阳平衡。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凉燥”症状。寒露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滋阴润燥。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类食物,以免伤人体肺气;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应季食谱如:莲藕排骨汤(补脾润燥)、百合杏仁粥(润肺止咳)、山药鸡汤(健脾益气)。

寒露之后不建议过度“秋冻”,应及时添衣加被保暖,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保暖。
暖颈: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戴条丝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此外还可适当进行颈部保健活动,如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尤其适合长期久坐、低头看电子设备的人群,能帮助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暖腰:
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同时可选择督脉灸、艾箱灸、散寒祛湿包热敷腰部行气活血,驱寒除湿。


暖脚:
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依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足浴方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暖腹:
人体腹部有很多重要的经脉如胃经、肝肾经、任冲督三脉,受凉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腹部脏器功能会受到影响。对于老人和孩子或胃疼、宫寒的女性来说,可以通过腹部任脉灸温养脏腑,缓解腹部虚寒不适;健脾护胃,减少虚寒性消化问题。

供稿:李 芳
编辑:黄淑慧
审核:覃权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