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3作者:点击: 次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暑气逐渐消退,天气开始转凉,人体也进入阴阳转换的关键时期。此节气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调养身心,以养阴、清热、润燥为重,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处暑后,燥气渐盛,饮食宜“少辛增酸,滋阴润肺”。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秋燥;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柚子,收敛肺气。
润肺食材:梨能清热润肺、止咳生津,可生食或煮梨汤;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煮粥炖汤皆可。
健脾食物:山药、南瓜、小米粥,健脾化湿,增强脾胃运化能力,为身体吸收营养助力。
营养汤品:芡实老鸭汤,既能滋阴补虚,又能利水消肿。
处暑后,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作息也应顺应变化。作息调整:早睡以顺应阳气收敛,建议22点前入睡,6 - 7点起床最佳,每天保证7 - 8小时睡眠,缓解秋乏。
适当保暖:早晚温差加大,及时添衣,尤其护好腹部、肩部、脚部,避免寒邪入侵。夜间睡觉时关好门窗。
环境调节:室内可使用加湿器,将湿度保持在50% - 60%,缓解口鼻干燥;并定期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处暑后天气凉爽,是运动的好时机,但要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是处暑运动的不二之选。
左右开弓似射雕 :左脚开步成马步,右手右平伸、左手左拉(肘与肩平),扩胸吸气,模仿射箭,再收于胸前,左右交替。刺激肺经和心经,有助于增强肺功能,使呼吸更加顺畅
调理脾胃须单举:一手上举,一手下按,对拔拉长,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
处暑后,燥邪渐盛、温差增大,脾胃易虚、肺气易燥。我院针灸科、推拿科推出特色外治疗法,帮您应对处暑时节身体不适。
针灸:深调脏腑,固本培元
健脾胃选脾俞、胃俞、足三里穴,可强化运化、改善消化;益肺气取肺俞、太渊、膻中穴,能缓解肺部不适、提升气候适应力。
推拿:按穴调脾,揉穴护肺
健脾胃按中脘、公孙、太白穴,可缓解胃胀、改善脾胃虚弱;益肺气选鱼际、列缺、风门穴,能减轻秋燥、增强呼吸道防护。
耳穴:贴压耳穴,精准调制
健脾胃用脾穴、胃穴、胰胆穴,可调节功能、改善消化;益肺气取肺穴、气管穴、肾上腺穴,能缓解干咳、提升肺部对温差适应力。
温馨提示:调理前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根据个人体质调整方案。
处暑养生,是对身体的温柔呵护。遵循中医智慧,从饮食、起居、运动、外治多方面着手,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秋天。如您有需要,可到我院针灸科、推拿科咨询体验,开启健康处暑之旅 。
针灸科、推拿科咨询电话:
6098314
供稿:针灸科、推拿科
编辑:黄淑慧
审核:覃权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