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1作者:点击: 次
Gyalaeg Minzcuz Doxgiet Baenaj Son’gyauq Cukmaenh Gij Eiqsik Caezcaemh Cunghvaz Minzcuz 100 Cam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0问
1. 《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 《宪法》序言指出,在( )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答:维护民族团结。
3. 《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 )。
答:一律平等。
4. 《宪法》第四条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 )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答:民族团结。
5. 我国的“宪法日”是每年的( )。
答:12月4日。
6. 《宪法》第三十条规定,( )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答: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7. 《宪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 )的义务。
答:全国各民族团结。
8.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强调,要在(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答: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9.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 )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 党的十九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铸牢( )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答:中华民族共同体。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
答: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答: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要求,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 )作为各民族根本利益。
答: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4.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 必须从( )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构筑( ),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答: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6.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 ),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答:交往交流交融。
17.必须坚持( )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依法治理。
18.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 ),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答:爱国主义传统。
19.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 )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答:“纲”。
21.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 )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答:共同性和差异性。
22.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 )的正确道路。
答: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
23.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 )、( )、( )、( )的共同体理念。
答: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24.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 )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答: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
25.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民族事务( )和( )现代化水平。
答: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26.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保证。
答:根本政治。
27.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 )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答:差别化区域。
28.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 )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
答:民族领域。
29.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 )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
答: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30.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 )。
答: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31.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 )都不能少。
答:一个民族。
32.要加强基层( )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
答:民族工作机构。
33.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作出了( )重要论断。
答:“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34.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的内容是( )。
答: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35.2019年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用“四个共同”对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历史传承作出深刻阐述:我们( )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 )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 )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 )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答:辽阔的疆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伟大的精神。
3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 )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答: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
37.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了( )。
答: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
3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 )。
答: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3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 )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答:民族。
40.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即()。
答:一个政治保证、一个总目标、“四个新”总要求、三个共同愿景、一系列工作要求。
41.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 )三个共同愿景。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42.自治区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区要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建设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要求,实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努力打造( )。
答: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43.2021年11月召开的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奋力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 )。
答:走前列、作示范。
44.2022年1月14日,南宁市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动新时代首府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全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中( )。
答:走在前,作表率
45.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
答: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6.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把( )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答:国家的整体利益。
47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三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 )的顺序组成。
答: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48.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 )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专门或者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
答:高等学校。
49. 《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开展促进( )的各项活动,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答:民族团结进步。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 )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答:不违背宪法和法律。
51.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于1993年经( )批准,由国家民委发布施行。
答:国务院。
52.《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 )。
答:培养和选拔。
53.《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保护其( )权益。
答:合法。
54.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应当按照城市规划,保护和建设具有( )的建筑物。
答:民族风格。
5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四条规定,残疾人、()、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答:少数民族人员。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增进( )、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答:民族团结。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 )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
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
5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在( )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答:民族地区。
5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9条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 )。
答:法律文书。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十九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应当为( )准备必要的翻译。
答:少数民族代表。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重视培养和选拔( )。
答:少数民族女干部。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七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在( )和主要传统民族节日,可以升挂国旗。
答: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纪念日。
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十条规定,支持开展具有( )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答:民族特色。
64.《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30条规定:旅行社不得安排含有损害国家利益和(( )内容的活动。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七十条规定,民族乡的乡长由( )担任。
答:.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
66.《地名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地名,必须( )。
答:更名。
67. 《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不得含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
答:任何出版物。
68.《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制作、播放载有煽动( ),破坏民族团结的内容的节目。
答:民族分裂。
69.《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 )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
答:其父亲或者母亲。
70.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 )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答:两年。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措施,帮助( )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答: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
72.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互联网文化单位不得提供载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 )的文化产品。
答:民族风俗、习惯。
73. 《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报纸发表或者摘转涉及国家重大政策、( )、外交、军事、保密等内容,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答:民族宗教。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 )等不同而受歧视。
答: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规定,带有( )问题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答:民族歧视性。
76.( )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答:民族团结。
7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
答:基本政治制度。
78. 关于我国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是指()。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79.“四个与共”是指什么?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80. “五个认同”的内容是( )。
答: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81. “六个相互”的内容是( )。
答: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82.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充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并完善相关规定。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职责中分别增加( )等内容。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交往交融”。
83.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 )的多元一体格局。
答:你有中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8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 )个民族成份。
答:56。
85. 目前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 )个自治县(旗)。
答:120。
86. ( )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答;文化认同
87. 自2012年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 )考核指标体系。
答:“全国文明城市”。
88.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自何时起施行。
答:2018年8月1日。
89.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是根据( )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
90. 使用《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不影响各地使用( )。
答:壮语方言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91.( )以上的人民政府民族、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答:县级。
92.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应用,推进( )和谐发展。
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93. 根据《南宁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 )屠宰禽畜或者加工、制作清真食品,清真食品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标准。
答:清真要求。
94.《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根据(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5. 《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对贫困、边远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行( )政策。
答:优先照顾、重点扶持。
96. 根据2005年7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的《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 )的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答:民族地区。
97. 《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所称“民族教育”,是指( )。
答:本市行政区域内对少数民族和在少数民族聚居与散、杂居的地区实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
98. 《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规定,市辖各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办( )学校。
答:民族小学、民族初中。
99.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内容是什么?
答:比稳定发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开发区)、模范镇;比重视支持,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企业);比团结和谐,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社区);比文明守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比互助友爱,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100. 自治区人民政府于 2011年启动了壮语文水平考试工作,由自治区民语委具体组织实施,定位为省部级语言类标准化水平测试,2012年率先在南宁市进行首次试点考试, 2015年起进行常态化考试。考试等级划分为( )三个等级。
答:初级、中级和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