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二十四节气养生——寒露

发布时间:2023-10-08作者:点击:

分享到:

寒露凝

秋风吹

一夜寒凉一夜秋

节气养生


寒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列向南迁。

二候雀入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不见了,而海边出现很多蛤蜊。因贝壳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古人以为蛤蜊是雀鸟变的。

三候菊有黄华:此时节菊花普遍开放。

传统二十四节气




四个基本

寒露节气养生

01

脚底保暖,适时添衣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能提醒机体开始收敛阳气,要及时添衣,注意足部保暖和厚薄搭配,防止 “寒从足生”。

02

朝盐晚蜜,养阴防燥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峰蜜水,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在秋天经常喝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03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或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练五禽戏、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可顺应阳气收敛,使肺气得以舒展。

04

进食讲究温润

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藕、梨、柑橘、山楂和百合等除燥养阴的食物,能够滋阴润肺、养阴生津。



三个原则

寒露节气养生

01

重视收敛阳气,以固肾根

可以选择上午的9—11点或者是下午的3—5点晒背或艾灸。每次晒背的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能晒到后背微微出汗是最好的。

时逢寒露,天地之间收令大行。收敛于肾水中的暑火,即是阳根,是来年春天阳气生发的源泉。这个阳根越旺、越足,收得越多越好,意味着来年的生机越旺盛。

02

重视润燥,以养肺阴

秋天肺金当令,其气为燥。燥气过盛,则易伤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少痰、气喘胸痛、便秘、出鼻血等肺燥病。所以,秋季时节更要注意益肺气,润肺津,养肺阴。日常可按摩相关穴位,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天冲穴

位置:此穴位于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

功效:有祛风定惊,清热消肿之效,可预防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

承浆穴

位置:位于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用,可预防秋燥,延缓衰老,使面色红润

迎香穴

位置: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

功效: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之效,可湿润鼻腔、阻止病邪,甚至是治疗难愈的鼻炎、鼻塞

合谷穴

位置:在食指后面的掌骨(第2掌骨)中点垂直线上,离第二掌骨约1.5公分处(在虎口后)肌肉丰厚处

功效:可抑制牙痛、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或者脸上青春痘一直不停往外冒,都可按摩消火

禁忌:怀孕忌按,以防子宫强力收缩流产

03

重视养生,勿伤阳气

睡前泡脚。晚饭后2个小时左右(晚上9点左右最宜),用40℃~45℃的热水泡脚,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极有敛阳之效,亦可祛风除湿、缓解疲劳。

秋瓜坏肚。寒露节气前后,切勿过食生冷瓜果。此时阳气初收,脾阳未复,最需注意,否则秋季易腹泻频发。


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门诊排班

医保指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