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二十四节气养生——白露

发布时间:2023-09-08作者:点击:

分享到:


BAI LU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气象学表明,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代表暑热的结束。此日后,阳气内敛、天气转凉,秋意渐浓,昼夜温差渐渐拉大,清晨草木之上可见露水,但白天中午气温仍较高,能明显感受到昼热夜凉。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时节到来了,我们该如何调养身体呢?

起居要防凉


中医主张“白露勿露身”,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了。虽说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机体的耐寒能力,但对于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来说,此时“秋冻”反而会适得其反。

对于透析患者而言,增减的衣物还需要提前称重,以免因体重称量不准确造成干体重误差,无法在血透治疗时准确计算“涨水量”,导致超滤量过多或过少,影响透析质量。

此时节,透析人员还要多注意内瘘肢体的保暖防寒。昼夜温度变化大、室内外温差大,稍不注意就会着凉,引起血管收缩、管腔变细、血流受阻,寒冷刺激造成血液粘度增加,血流变慢。特别是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管瘘阻塞。

重在养血气


中医强调“秋冬养阴”,就是要求人们在秋冬之季顺从自然界秋主收、冬主藏的规律,重视蓄养。阴液,是人体精、血、津、液等各种营养性体液的通称。蓄养,就是注重养护人体的阴液,使其充盈,从而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抵御外邪的侵袭。

今年秋行夏令,心火依旧不减,再加上伏天长、天热暑气重,我们出汗也多,汗为心之液,也是体内津血的一部分,故入秋后,很多人阴液不足、上火情况频发。

此时,可根据中医“酸甘化阴”的说法,日常适当增加酸甘之品,如蜂蜜、无花果、白茅根、枇杷、西红柿、百合、银耳、梨等柔润食物的摄入,或多食百合莲子粥、银耳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等以益胃、养肺、生津。

另外,还需注意勿着急跟风补贴秋膘。我们的脾胃还没从伏天中调整过来,猛然吃一些油腻滋补的食物,很容易积食,影响气血化生。特别是随着天气转凉,人体通过皮肤排出的汗液和毒素随之减少,肾脏的负担会增加,如果此时透析患者对饮食不加控制的话,极容易摄入较多的水分和盐分,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水肿、血压升高甚至心衰。

健体护心肺


白露时节,肺气清肃,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情绪波动太大。若心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而且,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昼夜温差加大,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力度也会增大,容易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等多种与血管健康有关的疾病。老人和体弱者一定要注意胸前、后背,脚底保暖,避免诱发心脑血管急症。

秋季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对于本就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的透析患者来说,更容易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等,这就需要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勤洗手,居家多开窗通风。

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门诊排班

医保指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