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暑

发布时间:2023-07-06作者:点击:

分享到:


2023年7月7日,迎来今年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小暑,寓意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天人相应”。顺应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养生保健、防治疾病,可以减少时令病的发生,对控制慢性病,养生延年有积极的意义。


避暑湿


小暑时节主要致病因素是“暑邪”,其炎热、升散、挟湿的特点,易伤津耗气、扰动心神,导致人体出现多汗、消耗大、易疲劳,头重疼,易抑郁、心神烦乱,胸口闷、胃口差,机体功能下降等症状。此时,到户外开展活动需避免高温时段,可择时择地做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表情包版太极拳


同时,小暑后进入三伏天,就到了中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采用食疗、药物、穴位贴敷、针灸等中医内服和外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预防或调理冬天易发作的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手足发凉、妇女宫寒、老年畏寒症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



调饮食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所以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卫生,而且要节制,不可暴饮暴食;应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注意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食用冷饮、冷食,以免损伤脾胃。多吃苦味和酸味食物,能敛汗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可适当食用西瓜、黄瓜、冬瓜、茄子、绿豆,这些食物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去暑、解毒之效。另,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此时的鳝鱼不仅味美,滋补价值更高,具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同是小暑时节最宜吃的食物之一。



警惕脑血管疾病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是脑卒中发作的小高峰。但如因高温天气,误把中风当成中暑,很有可能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中暑与中风的症状来进行区别。中暑往往发生在高温、不透风、湿度较大的环境下,伴有发烧、脉搏加速、意识丧失等表现。而中风则并不特定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且多发生在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身上,常常会突然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头痛、头晕、突发意识障碍,甚至行为性格异常、短暂性视力模糊等症状。此时,就应该立刻拨打120,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

救护车赶来的期间,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保持镇静,切勿摇晃患者

千万不要为了弄醒患者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搬动患者。当脑出血时,急于搬动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加速死亡。

最好2~3人同时把患者平托到床上,或者就地平放,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跳、大动脉搏动情况,必要时采取“心脏按压”。

解开患者身上的束缚

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摘去假牙,将患者的头转向一侧,及时清理掉口腔中的呕吐物及分泌物,以防血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

精神安慰

如患者是清醒的,应让其保持静卧状态,并轻声安慰,以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

不乱用药

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如止血剂、安宫牛黄丸等,也包括平时服用的降压药,防止加重病情。在整个运送过程中,家属要听从急救医师的建议。



武鸣区中医医院卒中中心


武鸣区中医医院卒中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加强多科协作、优化救治流程、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卒中救治能力,在全国综合防治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排名前列,为广大卒中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更多中风知识,可咨询武鸣区中医医院脑病科。



供稿 | 潘小凤

编辑 | 杨佳佳

审核 | 韦红霞


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门诊排班

医保指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