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2作者:点击: 次
7月22日,大暑到,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在这一时期,养生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冬病夏治,夏练三伏及慎进补重调养。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方法也很多,如三伏贴、三伏天扎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可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对症施治。
很多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都可以抓住这个时间进行治疗。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古人认为人体本身有极强的适应性,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大暑时节,不要只宅在家里吹空调不出门,适当走出家门,游泳、练太极或到避暑胜地去旅游都会使盛夏生活过得很充实,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但是夏练三伏要注意两点。一是防中暑,避开高温时段、避免长时间被太阳直射;二是运动后要及时补水,长时间缺水会对身体造成机能损害,尤其伤肾。
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人认为三伏天更应进补。但中医认为,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三伏天更应慎进补、重调养。
因为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加之出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被浪费。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大暑时节,饮食应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可以多食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
多
吃
姜
此外,广西湿气较盛,不少人会有湿盛体质,如何改善这种体质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姜。常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生姜可以温脾阳、散寒湿,也是防暑祛湿、散寒解表的良药。每天早晨吃两片生姜(也可用醋泡上五六天后食用),湿盛体质就能逐渐有所改变了。
还可常喝荷叶茶,吃薏米茯苓粥,多吃些新鲜瓜果、蔬菜、瘦肉、淡水鱼虾、豆制品等清热利湿,少吃煎炸厚味或过咸过辣的食品。日常饮食多注意才能解暑祛湿,驱除体内的湿气,保持身体的平衡。
祛湿——两广人一生的课题
供稿 | 阮贤枫
编辑 | 杨佳佳
审核 | 韦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