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UN FEN



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一
2025
—
03
—
20


仲春初四日
春色正中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行至黄赤相交之点,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后,太阳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
春分五行属木,春分时节,阳气生发,万物复苏,与五行中的木属性相契合,生发之气受到压制,火热之气不足,出现凉或燥,容易出现气郁憋闷感或者郁而化火之象,从而影响脾胃运化。这个时间阶段人们就容易患气郁、胸腹胀满的疾病。养生上以养肝健脾宣肺为原则。

壹
【春分·CHUN FEN】
养生篇
节
气
早睡早起,防春困。春分天气渐暖,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加快,供给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对减少,容易引起困倦。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是防止春困,养护肝脏的重要环节。
早起后可按摩太阳穴,伸腰展腹,有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肝脏的作用。保持良好的情绪,可多找些朋友出去爬山、郊游、赏花,在沟通、游玩中让身体的阳气得到生发。
调和阴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好睡眠。晚上11点左右入睡,早晨7点左右起床,每日保证睡眠6-8个小时。午休30分钟左右,可使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利于肝气升发。切忌熬夜,熬夜消耗精血而致阳气亢盛,人们就更容易在此时生病。平素就阳气亢盛的失眠、高血压等群体,此时更应注意调摄,以免疾病加重。

适度春捂,防感冒。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也要适度,捂的好身体健康少生病,捂不好适得其反常感冒。春季气温反复无常,时常遭受“倒春寒”的洗礼,容易引起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不适。要做到上薄下厚,内薄外厚,护好下肢,以身体温暖不觉寒冷为宜。



贰
【春分·CHUN FEN】
食疗篇
节
气
【省酸增甘,平衡阴阳】春季肝气旺,肾气微,饮食要少酸增辛,助肾补肝,滋养脾胃,健脾祛湿。春分饮食讲究“调其阴阳,补不足而泻有余”。
多食香菜、芹菜、豆芽、香椿、春笋、油麦菜等应季蔬菜,鸡蛋、猪肉、牛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以补充营养,养生保健。应少吃生冷寒凉和粘腻、难消化的食物,比如粽子、汤圆、年糕等。
【推荐饮食】
1.春笋:风暖雨润,春雷阵阵,春笋就在这样的雨后凸显出来,如春气之生发,如肝气之舒展。食春笋,应春生之气,疏肝和胃。春笋搭配荤素皆宜,但能发病,诸病后、产后均忌之。竹笋虽美,饮食有节,病后、产后、消化不良者不宜食用。

2.春笋如意鲫鱼汤
【食材】春笋100克,豆芽菜200克(黄豆芽、绿豆芽各100克),白鲫鱼1条,生姜丝、香葱粒适量。
【功用】春笋性味甘凉,善于清热除烦、除湿利水;黄豆芽性味甘凉,长于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绿豆芽性味甘凉,功善清热消暑、解毒利尿;搭配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通利血脉的白鲫鱼。诸物合烹,味道鲜美,汤性清凉,有良好的健脾和胃、祛湿除痹、清热解毒、除烦止渴等作用,适宜于一般人群(脾胃虚寒者除外)服食以御春温湿毒。

3.香椿:“春日食春芽”,蕴藏一冬的营养,随春的到来而释放,椿芽色泽嫩绿,口感多汁,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香椿具有健脾开胃、利尿解毒、行气理血、固精补肾养发的功效。



叁
【春分·CHUN FEN】
保健篇
节
气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运动上多进行伸展运动以疏肝气,经络上可多推刮两侧肝经、胆经,穴位上多揉按太冲、大敦、肝俞、胆俞等穴位,以达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头为诸阳之会,多梳头以刺激头部诸多经穴,能让体内阳气升发舒畅,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起到滋养固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
拍打胆经以舒经活络。因为肝胆相表里,肝经为阴,胆经为阳,取“生发阳气之意”,故取胆经为主,自上而下均可,循经按摩,达到疏肝理气的作用。胆经即大腿外侧,每次拍打10遍,以局部有酸胀为度。

【风池穴】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此处易同气相求,感受风邪,出现头目不清,偏头痛、眩晕,失眠,按揉风池穴有疏风清热,醒脑安神之功效。

【阳陵泉穴】本穴为胆经的合穴,又是筋会,有疏肝利胆,理气止痛之功。主治口苦、呕吐、吞酸、胁痛与膝部肿痛等疾病。

【康复科重在调理】
五脏六腑平和,筋骨气血通畅。
愿大家顺应春气,不负春光,身心俱荣!

供稿:安彩梅
编辑:黄淑慧
审核:韦红霞
